围绕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新任主教练的遴选工作再度成为舆论焦点,有媒体呼吁,选帅过程应跳出过度强调“熟悉中国足球”的传统思维,转而将目光投向具备国际先进战术理念和管理经验的教练人才,这一观点引发足球界广泛讨论,也折射出中国足球在发展方向上的深层思考。

长期以来,中国足球在选帅问题上多次陷入“熟人模式”的循环,从本土教练到曾经在中超执教的外籍教练,人选往往被限制在所谓“了解中国足球国情”的范围内,这种做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沟通和适应成本,但也导致战术思维停滞、训练手段陈旧,难以带来根本性突破,多次大赛成绩证明,仅凭“熟悉”并不能解决国家队在技战术层面和国际竞争力上的长期落后。

世界足球强国的成功经验反复表明,一支球队的崛起离不开先进的战术体系和科学的训练管理,例如日本、韩国等邻国,坚持聘请欧洲高水平教练,不仅带来阵型打法的革新,更在青训理念、体能训练、比赛分析和心理调控等多方面实现系统升级,这些国家并不追求教练是否“了解本国足球”,而是更看重其是否能够带来真正符合现代足球发展规律的改变。

津媒,国足选帅应摒弃熟悉论 先进足球理念才是出路

现阶段,中国足球正处在重建信心、寻找方向的关键时期,国家队需要的不是短期成绩的勉强维系,而是通过科学、系统的建设,逐步形成稳定的战术风格和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,一味选择“老熟人”可能导致战术同质化、思维僵化,难以突破现有水平的天花板,相反,一位具备先进理念的外籍教练,能够从评估体系、训练手段、国际视野等多方面为国家队注入新的活力。

强调“先进理念”并非完全否定了解中国足球背景的价值,理想的教练人选应当在具备高水平战术素养和执教履历的基础上,对中国球员特点、文化环境有一定认知,或有快速适应的能力,但这绝不意味着应将“熟悉中国足球”作为优先于战术先进性和执教能力的选帅标准,足协应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接触候选人,通过专业评估确定最适合带领球队走向现代化、国际化的教练。

津媒,国足选帅应摒弃熟悉论 先进足球理念才是出路

从另一个角度看,选帅思路的调整也反映出中国足球是否需要真正从“人情足球”“圈子足球”走向“专业足球”“科学足球”的根本转变,迷恋“了解中国足球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回避改革、畏惧风险的保守心态,唯有打破这一思维定式,才能真正推动中国足球在理念、管理、技术等层面实现跨越。

无论谁接手国足教鞭,其核心任务都应当是建立清晰的战术体系、挖掘球员潜力、提升球队整体战斗力,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与中国足球长远规划相契合的发展路径,足协在选帅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候选人的战术创新性、团队构建能力、国际比赛经验以及是否具备带领球队持续进步的长远计划。

国足选帅不应再局限于“谁更熟悉”的旧框架,而应大胆转向“谁更先进”“谁更科学”的新标准,唯有如此,中国足球才能逐步摆脱低水平循环,真正走向一条符合现代足球发展规律的道路。